慈玉济寺原名为赐玉寺,座落于中国河北省晋州市西钓鱼台村村北,占地39亩,距晋州市区十四公里。
说起慈玉济寺,不得不提起千古名相——魏征。
据史料记载,魏征系下曲阳(就是今天的晋州)人,曾任唐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他忠君爱国,直言敢谏,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深受唐太宗信任和重用,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不仅是千古良臣,还非常推崇孝道,他撰写的《孝子华公像赞》,千古流传,他本人更是著名的孝子,对于母亲,尤为孝顺。
传说贞观年间,魏征主管门下省,他的家乡流行一种怪病,魏征母亲也不幸身染重病。魏征心念慈母,日夜兼程赶回家乡,衣不解带,侍奉于老母床前。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君臣情义深重,魏征老母病危,魏征回乡侍奉,唐太宗心里甚为挂念,便宣药王孙思邈伴驾,一起前往魏征家乡探望。
唐太宗君臣一行匆匆前行,路过一个村子,只见花草茂盛,果实累累,好似一片天然药圃。药王孙思邈请唐太宗暂时休息,他与徒弟顺道采集了各种花、草和果实。到达魏征家乡后,药王孙思邈将采集各种花草果实,配以其它药物,放入水井,医好了全村的怪病,魏征老母也转危为安。
神医妙药济百姓,明君贤臣传千古!
据说,在唐太宗返回长安,再次路过药王孙思邈采集草药村落的时候,见有一位老翁正在垂钓,太宗兴致顿起,便与老翁借过鱼竿,自行垂钓起来,不久竟钓上一条硕大的鱼王。由于鱼王甚大,起钩的时候,唐太宗身上的玉佩竟掉入了河中。唐太宗见此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更有这一独特的垂钓台,便为此村赐名为钓鱼台村。    当地百姓为纪念唐太宗赐玉垂钓,便在药王孙思邈采药之地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为赐玉寺。
星移斗转,缘起缘灭。该寺院屡建屡毁,几经更迭,亦曾以庄严寺、唐元寺等名称驻世,后更名为慈玉济寺,后竟至杂草丛生,片瓦无存。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国运盛,佛法兴。 2008年以来,在党和政府宗教信仰政策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张玉英居士宿缘成熟,夙愿兴起,广引四方,辛勤劳作,在十方善信的赞助和参与下,先后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等四座大殿和108间寮房,并于二零一一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举行了开光仪式。万佛楼也于二零一三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奠基,二零一五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举行了开光仪式,万佛楼内供奉佛像13999尊,为当下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单体建筑供佛最多的万佛楼。大楼高度为33米,寓意佛教三十三重天。万佛楼供奉五方佛主佛高七米九,四周三层楼面,所有佛龛采用铝锌合金质材,声光电及智能化科技尽显其中。万佛楼地面中央处采用琉璃地砖铺设,莲花形灯光七彩变幻,打造出“地涌金莲,步步莲花”之祥瑞景象。圆通宝殿与大雄宝殿中间,兴建的世界和平吉祥宝塔,是与海内外佛教界联合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的庄严场所。
二零一六年农历五月九日为兴建九层万寿塔举行了奠基仪式。万寿塔的落成,必将保一方安泰,是生者之净土,亡者之天堂,净觉安灵,寄心弘愿。龙仙洞也于二零一七年农历五月九日举行了奠基仪式。龙仙洞将建设成地宫样式,上面设有城隍庙、土地庙、药王庙、财神庙等,供信众祈福。
慈玉济寺依照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将如理如法、谨承佛教宗旨,为大众提供一个庄严的学佛修行、拜佛祈福的佛教场所。
道在人弘,非道弘人。如法修行的住持僧团,是寺院弘法利生的核心。
早在复建寺院的前期,张玉英居士就与慈玉济寺护法居士前往吉林礼请松原龙华寺方丈明澈大和尚出任慈玉济寺首任方丈,并由妙山法师率清净修行的僧团驻锡慈玉济寺,建章建制,早晚课诵,讲经说法,引导信众如法修持,使慈玉济寺具备良好的佛教氛围,成为弘化一方的庄严道场。
由于年代久远,慈玉济寺早已经毁坏殆尽,也无资料能查明寺院原址。但神奇的是,此次复建慈玉济寺,竟在修建圆通宝殿时,挖出了古寺残留的长砖和灰瓦,说明本次复建慈玉济寺,选址竟是古寺原址,真可谓护国佑民,历经沧桑,因缘际会,再现辉煌。
在张玉英居士的发心带领下,在四众弟子的和合努力下,一座,古朴、典雅、宏伟、殊胜、庄严地慈玉济寺,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C) 2013-2014 Ciyujishi Temple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慈玉济寺  冀ICP备11028434号
繁體中文